冰河冷媒,始于1994年,專注載冷劑防腐防銹30年
Since 1994, we have been focusing on cooling agent anticorrosion and rust prevention for 30 years.
載冷劑關于降低輸送能耗的思考
在工業制冷系統中,泵送能耗居高不下?管道阻力大、冷量傳輸效率低?傳統載冷劑的“高黏度”問題,正在成為制約能效的關鍵瓶頸!針對粘度問題,冰河冷媒開發了多種冷媒,在低溫時有較好的流動性。但是其他物性參數并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提升。如何在現有物性的條件下,降低載冷劑的輸送能耗,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課題。
傳統的流體力學認為,流體在管內流動時,流體在管壁上的速度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被認為等于零。因此得出流體流動阻力僅與流體性質及管道的幾何尺寸和流體流速有關,而與管壁材料無關的結論。但大量的實踐證明,高粘度流體在管道中的流動阻力明顯地隨管壁 材料的不同而相差很大,這實際上預示著傳統的流體力學理論對于高粘度流體的輸送是不適用的。大量實驗證明,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使流體在管壁上的速度不為零,從而達到減小流體輸送阻力的目的。因此,對于低表面能材料,界面層內速度梯度急劇增大,固體壁面分子對流體分子的作用力已不能完全將界面層分子吸附于表面,界面層流體分子也將受主流中速度的影響,一起向前流動。這時界面層內流體分子將與壁面之間出現一個速度差,即出現一個滑移速度,滑移速度的出現是減阻的本質。通俗講就是選取合適的輸送管道,降低輸送能耗。
另一種減阻方式則是從載冷劑本身入手。降低載冷劑粘度實際上就是要設法減小界面層內流體分子與壁面固相分子之間的分子作用力。在流體的管道輸送過程中,如少量加入一種或幾種合適的表面活性劑,則可起到明顯的減阻效果。這是因為表面活性劑是極性的兩極分子,當其溶解于被輸送的流體后便自發地向流體表面游移,最終吸附在兩相界面上,形成新的低能表面,使兩相界面上的界面分子間作用力降低,從而起到減阻作用。冰河冷媒通過實驗,發現少量的活性劑并不能明顯的降低粘度,只有達到一定的量后才能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基于這種情況會產生另一個載冷劑應用的弊端,那就是有閃點。基于這樣的實驗結果,冰河冷媒并沒有大力推廣這樣的應用。但是新的降組研究還在進行,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優的解決方案。
冰河冷媒專注于載冷劑領域,開發新型載冷劑,同時再提升載冷劑各方面應用性能。同時給客戶提供各種解決方案。